曲票网>灵异>大明之帝国崛起 > 执掌大明 第八章 收取过路费
    <b></b>朱厚照对焦黄中这人没什么印象,只是依稀记得历史上焦黄中是登进士二甲第一名,后来刘瑾伏诛后,焦黄中被罢官除名,削职为民,后期焦黄中贿赂权贵,申请复官,被吏科驳斥并要求逮捕,最后狼狈遁走。

    焦芳父子品行极差,朱厚照第一次起了杀心,这种人物必须要钉死在耻辱柱上。马文升回到家中,马威和马璁跟随他来到书房,还未开口询问,马文升已经笑呵呵的说“放心吧,没事了。不过马玠可能要吃点苦头了,不过这样也好,让他见识一番厉害,以后就不敢乱来了”。

    “陛下没打算深究传闻的事情”?马璁小心翼翼的问。

    马文升瞪了马璁一眼说“你以为陛下真这么愚蠢吗?谁布局会把自己置于明面,这不是明摆着告诉陛下,就是我干的,你来杀我吧。这么愚蠢的布局陛下会相信是我干的吗?深究是肯定的了,我敢肯定锦衣卫已经暗中查探了,不管是谁这一次必死无疑,呵呵,还真以为陛下如先皇般宽容,你等着看吧”。

    “那弟弟的事什么时候能了结呢”?既然陛下相信马家不是制造传闻的幕后黑手,马璁的心里总算放松了一些,不过还有马玠的事情,马玠一天不放出来,马家一天也不得安生。

    “唉,马威,准备些礼物,晚一些我们要去找一找那个掌柜了,那家店铺是鲁王的,我们要做出姿态赔礼道歉,求得和解”。

    西山学堂,朱厚照正在和四大才子商讨西山日报的事情,唐伯虎身兼记录官,朱厚照看了一下西山日报,赞扬道“不错不错,报纸办的不错,不过西山日报不能只局限于京城,要辐射到全国,下一步你们的主要工作是奔赴两京十三省建立起报纸的基地,而后再到各府、到县,一步一步来。既然以后西山日报要面向全国,那么朕建议西山日报还是改改名字好,改为大明日报吧”。

    祝枝山等人眼睛一亮,相互看了一眼,都从大家的眼中看出兴奋,朱厚照笑眯眯的说“一直以来你们都如此辛劳,这一次朕再不给你们职位也说不过去”,朱厚照沉吟了一会,问旁边的刘大夏“阁老,您看他们几个怎么安排比较好”?

    刘大夏笑着说“好办,既然主要是报道和宣传朝廷政策,老臣建议暂时列入内阁办公厅吧,这样他们几个要拿资料也方便一些”。

    朱厚照点点头说“可以,那就在内阁办公厅下新增一个司,就叫宣传司吧,祝枝山为宣传使,正五品,文徵明和徐祯卿为左右宣传使,从五品,以此类推,需要多少人你们拟个章程递上来”。

    “谢陛下隆恩”,祝枝山三人喜不自禁,三人没想过有一天能突然踏入大明官场,品级还不低。

    回去的路上,朱厚照对着刘大夏说“阁老,三天后就是内阁讨论施政策略了,准备的怎么样,有信心说服其余人支持科举改革吗”?

    刘大夏说“总得来说还是有把握的,老臣有一事不明,请陛下解惑”,不等朱厚照回话,刘大夏紧接着说“为什么陛下坚持要把修路放进十年计划呢”?

    朱厚照听了后呵呵笑了起来,脑海里却是想起后世的名言要想富,先修路。“古人云搭桥修路是积福,这个说法很好。另外路修好了,商业是不是更加繁荣?退一步说,修好了路,哪里有灾情或是军情,军队是不是更加快速到达目的地。阁老,你们这一届内阁是打基础,现在大明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朕估摸着要十年的时间去梳理”。

    朱厚照伸出两手“一手抓内部改革,革除弊病,让大明轻装上阵;一手开拓外部,吸取外部资源为大明所用。相互循环,这样大明才能富强稳定,破除王朝不过三百年的魔咒”。

    朱厚照缩回双手,伸出一根手指“第一步、税制改革,摒弃不公。税收关系到整个国家的运转,任何人都要纳税;第二步、户制改革,不能以户籍限制人员流动;第三步、军务改革,一切的改革都会涉及到斗争,原来的得利者肯定不希望改革,那军队就是改革顺利进行的保证。这三步父皇已经很好的为我们完成了,改革的效果您也看到了,剩下的路就要我们自己走了;第四步是科举改革,人才无论到什么时候都是最重要的,但朕不需要八股人才,朕要的是各行各业的翘楚,把他们汇聚在一起,他们会迸发出巨大的力量推动大明前行,像你、杨师傅等都是朕需要的人才;第五步、基础设施建设,包含水利、道路,只有把这些建设好了,百姓才会更拥戴朝廷;第六步、向外扩张,原来的属国和朝贡体系不适合大明,博得了好名声但没有得到好处,大明虽然地大物博,但总有一些资源是大明欠缺的,比如白银和青铜,但在大海的对面,有很多丰富的资源,有一些还是无主之地,大明必须紧抓在手”。

    刘大夏非常认真的思考,朱厚照继续说到“军务改革已经完成了,朕已经不担心国内再翻起什么风浪,所以后面的三步是可以同时进行的,也顺带解决了大明百姓务工问题,比如修路,从京城到天津,可以雇佣沿途百姓,让百姓增加收入”。

    说到此处,刘大夏提问“陛下,若是这样,雇佣的人员将是无数计,费用方面,国库无法承担”。

    朱厚照狡黠一笑“阁老,修路为什么要国库承担”?

    刘大夏疑惑到“国库不承担,哪来的钱买水泥和支付百姓工钱”。

    朱厚照哈哈一笑“路修好了,可以收取过路费,比如一个商队,运送货物进城,可根据运送货物的价值按照一定比例收取费用,聚少成多,阁老,您不要惊讶,朝廷修好了路,对大家都有好处,商队运送货物减少了时间,等于减少了损耗,只不过交一些费用就可以省去很多成本,他们为什么不乐意呢?您看着吧,只要朝廷收费合理,他们肯定赞同的”。

    朱厚照搓了搓脸“朕现在唯一担心的就是人才,所以朕为什么着急进行科举改革呢,只希望用十年的时间推行新式教育,培育出更多的人才,以后大明还有很多地方需要用到呢”。

    刘大夏不明白朱厚照需要怎样的人才,但他敏锐的察觉到朱厚照似乎是要扩展大明的版图,他不时看向朱厚照,从第一面见到他后,刘大夏就觉得朱厚照与众不同,他身上带着神秘气息,让人忍不住想要一探究竟,这些年朱厚照的施政策略也让刘大夏大开眼界,刘大夏心中隐隐有种期盼,似乎自己在有生之年能看到不一样的大明。

    三天后,乾清宫内,朱厚照看着牟斌递上来的供词,脸色布满不可思议,脱口而说“这不对吧,焦家父子没什么过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