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票网>灵异>大明之帝国崛起 > 第六十四章 朱晖的想法
    <b></b>朱晖原想拒绝,听到榆林卫指挥使贺山,马上意识到榆林卫战事还有故事,于是便点头同意了。

    “参见保国公”,潘飞文和贺山行礼后,朱晖只是淡淡的嗯了一声,便坐在那里喝茶。

    潘飞文和贺山相视一眼后,潘飞文再度拱手说道“禀告保国公,我要举报杨一清,举报他未持有兵部调兵令和信物擅自调兵,并举报他冒功”。

    “哦,说来听听”,听到潘飞文举报杨一清擅自调兵,朱晖马上来了精神。至于后面的冒功,呵呵,只要坐实了擅自调兵,哪里还有后面的功劳。

    潘飞文来之前也着实做了一番功课,四处打点才获知朝廷兵部也不知道杨一清怎么会从辽东到了陕西榆林卫,这个消息让潘飞文瞬间充满希望,可以从中大做文章。

    潘飞文把事情的前因后果稍作改动后说了出来,说到最后竟然红着眼说“国公,我们本想着采取诱敌深入再全歼的方法,没想到杨一清横插一手,不让我们参展,公然抢夺战功。这也就算了,前几日我派人要求重回榆林卫,竟也被他拒绝了,国公,你可要为属下做主啊”。

    听到潘飞文这么说,朱晖心里冷笑连连,什么诱敌深入,分明就是弃城,说的冠冕堂皇,不过朱晖也没拆穿潘飞文,他现在想的是如何邀功,毕竟带着大军出来,总不能到这里溜达一圈就回去吧?朱晖丢不起这个人,对不起自己国公这个称号,怎么着也得捞点功劳,对下面的兄弟也得有个交代。

    “唔,本国公知晓了,回头我会写个奏折上报陛下,你还有其他的事情吗”?朱晖下了逐客令,准备找来几个心腹相商。

    潘飞文见朱晖似乎不怎么上心,咬咬牙,准备暗示朱晖时,被身后的贺山拉了一下衣袖,贺山低不可闻的咳嗽了一声,潘飞文醒过神来,向朱晖行礼告退。

    回去的路上,潘飞文问“你刚才是什么意思”?

    “大人,刚才如果你直接和国公暗示不太妥当,在这种场面,国公是不会接受的,我们应当找国公的心腹说这个事情,到时候国公自会顺水推舟”。

    “哦,看来你有想法,只是国公的心腹是谁你知道吗”?

    “呵呵,大人,刚才进去见国公时,小的恰好撞见一个熟悉的人,回头我先打探一番”,贺山露出笑容。

    “好,这事情尽快解决,拖得越久对我们越不利”,潘飞文沉思一会后,觉得贺山说的也有道理,便没说什么。

    朱令权是朱晖的心腹,打小就跟着朱晖。看到朱晖在那沉思,朱令权小心翼翼的说“国公,小的以为这趟浑水还是别躺为好”。

    朱晖抬起头,不解的看着朱令权,朱令权拱手说“国公,杨一清是辽东总督,他自然清楚擅自调兵的下场。另外我在京城时曾听闻杨一清是太子殿下力荐的人。这一次来榆林卫是不是太子殿下授意呢?其次,国公还需要考虑为什么潘飞文等人要找国公主持公道,而不是上书朝廷弹劾杨一清呢?国公不妨先了解清楚情况后再做决定不迟”。

    老成之言,朱晖点点头。杨一清身后是太子殿下,现在太子殿下的威望日盛,陛下和朝中大臣都赞扬太子殿下将来必定是明君。自己也在勋贵之中听到很多太子殿下的赞美,自己可不能为了些许功劳而恶了太子殿下。

    “这样,明天你派人去给杨一清带个话,就说本国公设宴,邀请他前来一叙。本国公也想见见这个深得殿下器重的人才”。朱晖有心结交杨一清,于是安排朱令权

    是夜,延安府城内最豪华的酒楼,贺山正在宴请一个满脸络腮胡的男子,贺山极为热情,频频举杯畅饮,酒过三巡时,贺山脸红扑扑的,他见络腮胡喝酒豪爽,心情不错。于是趁机说“沈哥,自从大同一别,咱两可是好几年没见面了,难得沈哥还记得这个兄弟,能屈尊前来,实在是给了兄弟我天大的面子,先谢谢沈哥了,小弟敬沈哥一杯”。

    叫沈哥的人摆摆手,按下贺山举杯的手,络腮胡笑眯眯的说“贺山,少和我整那些虚头巴脑的,说吧,找我来什么事。丑话说在前头,能帮我尽量帮忙,超过我能力之外的就请你免开尊口了”。

    “怎么会呢,小弟再不识相也不会难为沈哥啊”,贺山陪笑着说,心里却是极为高兴,沈正阳先点明了,说明他并不拒绝帮忙,算是开了好头。

    贺山替沈正阳夹了些菜,慢慢说道“沈哥,你是不知道啊。小弟我现在可是深陷泥沼,难以脱身啊”。

    沈正阳斜眼看了看贺山,没有表态,静等贺山下文。贺山也在用眼角注意沈正阳的态度,见他没有询问,便继续说道“前段时间陕西大灾,到处人心惶惶。正在救灾之时,鞑靼又来侵关,还是从小弟的榆林卫作为突破口。本来这也不算什么,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就是了,根据探子的消息,我们也进行了部署,在陕西陕西行都指挥使司潘飞文大人的安排下,我们榆林卫佯装败退,引诱鞑靼深入腹地,准备给他包个饺子”。

    说到这里,贺山故意停了下来看沈正阳的表情,谁知道沈正阳慢悠悠的啜着酒,丝毫没有追问下文的意思,贺山讪笑了一下,借着喝酒掩饰,沈正阳放下酒杯,斜睨着贺山,“这不是挺好嘛,我据闻鞑靼也被你们歼灭了,搞得我们山长水远长途跋涉过来吃灰了”。